【品讀經典 書話美德】廉恥篇
來源: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更新時間:2015-06-04 10:09:15
來源: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更新時間:2015-06-04 10:09:15
來源: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更新時間:2015-06-04 10:09:15
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(春秋老子語,《老子·四十四章》)
解讀:一個人知道滿足,就不會遭到羞辱;凡事適可而止,就不會有大的危險。
人必自侮,然后人侮之。(戰國孟子語,《孟子·離婁上》)
解讀:一個人總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,別人才會侮辱他。
臨財毋茍得,臨難毋茍免。(《禮記·曲禮上》)
解讀:面對財富不能隨意攫取,面對災禍不能隨意躲避,要考慮是否合乎道義的要求。
臨大利而不易其義,可謂廉矣。(《呂氏春秋·仲冬紀》)
解讀: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而不改變氣節,可稱得上“廉”。
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禮犯義,其原皆生于無恥也。(清顧炎武語,《日知錄·廉恥》)
解讀:人喪失了廉德,墮落到違背禮法和道義的地步,其原因都在于沒有羞恥之心。
摘自《中華傳統美德壹百句》